终于看了《一念无明》。
沉重因为写实。
影片改编自香港真实新闻案件,以一个家庭悲剧描绘社会大众对精神病患的漠视与不友善,讲述一对怀着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对过去的故事。
离开戏院后,我和外子的结论是:不要消费上帝。
这部电影,我最难忘的其中一部分,就是患有躁郁症的余文乐离开了精神病院后,找到了她的女朋友,兴奋的装扮自己打算去约会。然后此时看到新闻他那刚新婚的好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从工作的大厦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生命。这是诱因。
然后,他的女朋友带了他去教会。所有的基督徒的“过于炽热”的目光,加上他女朋友在台上的分享所谓她的信主见证。在我看来,那是一字一句的在大庭广众控诉余文乐如何的对不起她。她声声控诉她的委屈,然后多么的恨余文乐留下一屁股债给她,使她多么的龌龊,然后结论是她学习饶恕她。
字字的分享里,我只是重复的听到她说:“我。。。我。。。我。。。”。我们的感概就是,当你一直以自己为中心时,其实你把神放了在哪里?你每天在脸书post上美食照,旅行照,健身照等等,quote上一些完全不相干的经文,生活里却一塌糊涂的时候,你把你的上帝放在哪里?!你自以为你很爱神,但是却图靠着自己的努力去面对你的生活时,然而其实你只是在消费上帝。其实,你只看到你自己,却看不到你的上帝。
我看到这一幕时,心情是很纠结的。戏里的基督徒声声Amen,但是却没有人看到余文乐一直在压抑他的情绪。台上的牧师声声的指名道姓要余文乐悔改,看到余文乐爆发离开,没有人关心,然后牧师说大家继续低头祷告。我们不禁在戏院里说,这教会,这女友,这牧师害死人!他们所做的,不是让迷失的浪子回转,仅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向大海,让他自生自灭而已。
当他离开了教会后,到了便利店,泪流满面的大口大口的吃巧克力,因为黑巧克力可以让人的情绪舒缓。身边的陌生人,此时此刻看到此景,没有人关心,只是忙着拿出身上的手机拍下这奇景。
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冷漠无情。
这部电影虽然是这位新晋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但是着实是一部佳作。太多让人反思的空间了。
就像曾志伟,一个曾经不负责任的父亲,最终愿意负上照顾儿子的责任。当他小儿子坚持父亲把他哥哥送进精神病院让其他人照顾时,曾志伟的一句话让我很揪心,:“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外判给人?”
是啊,是不是所有事情,给了钱就可以丢给其他人做?一句“我没办法”,“我尽力了”就能撒手不理?
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总有人承受着贫穷,承受着病痛,还要承受他人的嘲笑。希望我们有更多同理心,更多温暖,让这社会可以美好那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