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一个婚宴。为了健康,所以我不喝汽水。而且,我也不好杯中物。结果,选择了很健康的热茶。
但,那该死的茶不知道是不是加了兴奋剂;还是我顶不住浓茶。结果害我失眠了。从1am在床上辗转难眠到清晨5点多,才稍稍入睡;却又被电话吵醒了。然后,我6:45am就起床了,要预备去崇拜。
起床时,双眼真的很累。但是,我的脑袋却清醒得很。我的身体很是累,但是我心里向神祷告,求主加添我力量,求主帮助我让我可以尽力在我的服事上做到最好。
但是上到台上,我就有着无限的精力。。然后,崇拜完后,我的精力也耗尽了。。该回家安眠了!
P/S:失眠真的好痛苦。最近,有一个组员常常失眠,眼袋就来肿过眼睛了!本来我想找熏衣草的香熏给她,但是她说对她不work喔!大家可有解救失眠的良方啊?
23 comments:
哈哈 ... 十乘十是加了些“劲”料 ... 让你high到睡不着 ^_^
睡前做點運動,有助入眠
失眠真的好痛苦,我曾经也经历过。。。近来也有一点点。。。
在这里分享一些心得,希望有助于他哦!
我想首先要了解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太大的压力导致,若是就对症下药解决压力的来源,失眠就可以迎刃而解。如果不是压力是否那人平日都太空闲,睡眠充足,这样可以鼓励他多运动消耗一些体力,有足晚间睡眠。以我的推测分析应该会是压力的问题吧!现在的人多数都有这样的问题倾向,心灵的健康真的很重要,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希望他能早日得到解脱,愿神赐福你们。
加加油!!!=〉
1.首先建立信心
对生活中偶而遇到失眠经验,不必过份忧虑,相信自己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人的身心弹性甚大,本文中曾引述案例,连续200小时不睡者,仍能保持身心功能正常,一两夜失眠自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偶而失眠之后,如不担心失眠的痛苦,到困倦时自然就会睡眠。失眠之后愈担心会再失眠的事,到夜晚就愈难入睡。
2.安排规律生活
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规律化,养成定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然按时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贮储,睡多了无用。
3.保持适度运动
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藉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惟剧烈运动,睡眠前应尽是避免,有人想藉睡前剧烈运动,使身体疲倦而后易睡,是错误的。
4.睡前放松心情
睡前半小时内避免过份劳心或劳力的工作。即使明天要参加考试,也绝不带着思考中的难题上床。临睡前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5.设计安静卧房
尽量使卧房隔离噪音,而且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惯。
6.使睡床单纯化
养成睡床只供睡眠用的习惯;不在床上看书,不在床上打电话,不在床上看电视。因为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常破坏了自己定时睡眠的习惯。
7.睡前饮食适度
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过饱对睡眠不利;而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饮料,尤不利于睡眠。
8.饮酒不利睡眠
不少人对酒产生误解,误认饮酒有助于睡眠。固然,酒后容易入睡,但因酒所诱导的睡眠不易持久。酒气一消,容易清醒,醒后就很难入睡。而且酗酒者容易导致更严重的窒息性失眠。
9.忌服安眠药物
失眠者切忌未经医师处方,即自行购用安眠药物。即使明天要大考,一夜失眠也不一定影响成绩。而安眠药虽能使人入睡,但第二天药后的副作用,反倒对人身心不利。
10.失败后的作法
如以上建议不能生效,建议你仍保持定时上床的习惯。如实在无法入睡,即起床做一些最不令人烦心的活动。此时不宜使身心过劳。如想用伏地挺身之类活动,企图使自己由疲惫而睡眠,效果将是适得其反
如何治疗失眠
失眠是现代人的通病,因为生活与工作压力,使很多人得了失眠症。失眠者可尝试下列方法,或许可以改善失眠状况。不过,这并非灵丹妙药,效果因人而异。
首先失眠者要培养这种“少睡一晚无碍”的观念。许多时候,失眠者是自己吓自己,心里老是担心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要消除这样的循环,就必须建立上述观念,心情放轻松,没有压力,自然容易入眠。
其次,外在因素是干扰人们入睡的关键之一。车声、电视和谈话的声量等等,使心性敏感的人难以安稳入眠。当你心头为这些东西烦躁,怎么能够安然睡觉?所以,只有从自己的感觉器官着手。戴耳塞、眼罩可以帮助降低外在声响,让自己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里。起初,或许会感到不舒服,只要多戴几次,习惯成自然就没问题了。可别小看这些小小耳塞,它让你耳根清静,洗涤纷扰的心灵,带你进入一夜的安眠。
还可以用放松心情的办法。生活压力使人精神紧张,带着这样的情绪上床,很多人只有望天花板的份儿。有人喜欢睡前做点运动,如打打太极、练练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这些运动不会做,那么深呼吸会吧,就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人在紧张时,呼吸快且浅,换气不足。深呼吸利用横膈膜收缩,挺出腹部,增加肺活量,然后缓缓将气呼出,这样肺部得到充分换气,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紧张情绪。所以,只要在床上或上床前做几回深呼吸运动,可帮助自己入眠。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练习肌肉放松之道。入睡前想一想,从头到脚哪些肌肉可控制,并加以收缩和放松,由于肌肉可以进行“等长收缩”,因此躺在床上不动,就可以做到放松肌肉,使自己安然入眠。
失眠很辛苦的,第二天身体会很不舒服.而且到后来一看到床就怕.
可能是压力太大了.以前高考的时候我也曾这样,一个月,每天平均睡眠三小时.真是地狱般的日子.表面上看好象没什么,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焦虑,但其实潜意识已经非常焦虑了.因此失眠的时候睡不着,睡着的时候多噩梦.
看心理医生?可能越看越严重.不是唬人的.
喝酒更不是办法了.
建议如下:
无论多么睡不着,首先不能烦躁,一烦,就一夜别想睡了.告诉自己,明天醒来一切都好.这样就是失眠也会比较愉快.再就是努力将思路顺在一起,朝无害的非现实的方向想.其实数绵羊之类的就是类似的治疗方法.不过我们大了,数几万只都睡不着.因为我们能一边数一边想其他的事情.我的话会想一个故事,然后替这个故事编很多个结局.再不行,就用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失眠肯定是因为渴了或是饿了,去吃点东西,再刷牙,往往再回到床上,就能比较容易入睡.还睡不着,我就换头睡,换床睡.换个环境睡觉能对自己产生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一张床上失眠久了换张睡就少有又要失眠了这样的担心.有些时候失眠多了,看到曾在那张床上辗转反侧就害怕.如果这样还不行,索性不睡.待到累极了,自然会睡去.失眠的平衡一旦建立,也会比较难以打破,干脆不睡个两三天,然后第一次轻松入睡之后,以后就会好很多.
这些都是消极的,等失眠了再解决.知道要失眠的话,就努力让自己累一点,睡觉前一小时跳绳1000次,洗澡,再看会书,要看有意思的那种.然后再睡,这样会好很多.
首先要相信,任何高等生物都必须有足够时间的睡眠。没有睡眠很快会死亡,放心好了,肌体会在你发狂以前想尽办法得到休息。失眠只能是是生物钟颠倒、睡眠规律紊乱。
大多数失眠患者在失眠严重时,通常服用安眠药来解决问题,可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所唐登华教授却认为,失眠只是一种症状,就如同感冒后要发烧一样。但如果你把发烧当成一种病,仅仅用退烧药治疗发烧是很难治好感冒的,所以,失眠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应该是如何治疗失眠,而是应该治疗造成失眠的原发病。
唐教授指出,入睡困难、早醒等这些主观难以控制的睡眠障碍,往往是身心疾病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失眠症都有外部原因和心理原因,而多数失眠症是由抑郁症和焦虑症引起的。据唐教授介绍,心理科的医生面对失眠患者,首先应考虑到患者是否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因为失眠是焦虑症或抑郁症的一种表现,所以,不要单纯地治疗失眠,而应该先治疗引起失眠的抑郁症或焦虑症。
唐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种现象:多数失眠患者具有追求完美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控制失眠,以达到能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目标。但其结果往往就像拍皮球一样,你越拍它,它就蹦得越高,如果你不拍它,它就蹦不起来了。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有短暂的失眠,除了引起失眠的原发病外,搬入新家、碰到不开心的事或学生考前紧张等都会引起暂时的睡眠障碍,但这种现象一般几天后就会消失。所以,一旦出现失眠,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它,不要恐慌,并告诉自己:既然睡不着觉不是自己主观所能控制的,那么不妨跟它和平相处,允许自己有几天失眠的现象。如果整天提心吊胆担心失眠好不了,并在无形中跟它较劲,就非常容易使睡眠障碍的现象持续下来,任何情绪都有发生、发展、
高潮、下降和结束的阶段。失眠也是一种情绪,只要不给它“能量”,不过分关注它,顺其自然,这种情绪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平静下来,就像高兴的事情不可能高兴一辈子,痛苦的事情不可能痛苦一生一样。
对于由心理因素导致睡眠障碍严重的人,唐教授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服用一些没有成性的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而不要吃有成瘾性的安眠药。
我也这样怀疑着。。
谢谢你的建议哦!
是啊,我也觉得一些压力导致她失眠。。谢谢你的分享哦!也为她祷告吧!希望她早日可以recover !
你呢?现在一切安好吗?我们都很挂念你哦!期待你早日回到我们当中哦!
哈哈哈
更快的--- 安眠药~
靠药物是会上瘾的啦!
谢谢,你的失眠治疗方法,我会尝试。
从网上找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我已经不再失眠,只是比较难以入睡,幸好,睡得还香甜,虽然时间不长,只有4、5个小时而已,但已经足够。
因为过去一直以来,睡得比较少,平均一天也是6个小时左右。
只要能睡,对我来说就是好事。
睡得著是一種恩賜和福氣.
喝杯热奶应该有点帮助吧!
怎么过去常常失眠啊?
确实如此。。。
见仁见智吧!我提到的那个组员就连牛奶也不work...
据我所知,睡前喝茶会失眠的...
所以我们整班出去喝茶,从不叫茶喝...
以前茶对我来说是ok的。。但是有了这次的经验,现在我也不敢睡前喝了!呵呵!
hahaha....以前我也是,可是发现人长大了...有些东西会很容易影响到...不知是否跟长大了有关系...
是啊,或许年岁增加,身体的适应能力也不一样了!哈哈!
Post a Comment